
用語言建立更深的連結
2024 Nov 30 我的諮詢日常
對某些人來說,不論是家庭關係或親密關係….關係中,如何正確表達並”真實”說出自己的需要,都是值得不斷練習的課題。
然而,要表達需求對某些人來說並不容易,他們可能會感到擔心、害怕、難為情,或是原本自己早已習慣壓抑內心深處的想法,這時,我們需要先問問自己,我的期待是什麼?
我是否希望獲得理解、希望獲得肯定、希望獲得關懷…等等。
當我們能夠表現並承認自己內心的需求與脆弱的一面,才有機會讓他人「看見並理解你的需求」。
📌舉例
常見的一段對話是:我沒說,他應該可以猜到我的需要呀。他應該要懂我呀。…
這樣的表達,往往隱藏著未說出口的需求,而無法達到真正的溝通效果。
再舉一個例子,一對夫妻之間的互動,先生經常說: 「我先在沙發上小睡片刻,結果一不小心,就在沙發上一覺到天亮。」太太後來察覺到先生的習慣後,總會提前提醒他:要睡就直接到房間去睡。後來,因為對這件事彼此的觀念不同,這樣的互動反而引發了一些爭吵和誤解:
先生的想法是: 「我會打呼,在沙發上睡了一晚,你獲得一晚的寧靜,不是很好嗎? 」
太太的想法是: 「你平常睡覺都習慣旁邊的打呼聲,忽然一晚沒聽到,你不會覺得奇怪嗎? 」
這一段話,可以聽出雙方沒說出口-需求的那一面,這些,沒說出口的訊息,在對方看來,確實無法接收,而且反而會降低彼此的連結,進而產生誤解或是隔閡。
也許先生真的覺得沙發很好睡,但先生下次這樣表達: 「謝謝你關心我,希望我想睡的時候,可以去房間睡會更舒服,love you…之類的」。而太太,下次可以試著說: 「雖然你睡覺會打呼,但我習慣你的打呼聲和你的陪伴,下次你累了,就直接到房間睡,好嗎?」
同一個故事,換不同的說話內容,換不同的表達方式,對方便能感受到更多的關心與愛意。
📌總結
語言的力量,是如此奇妙。
所以,勇於表達我們內心的需求與脆弱,有助於增進彼此的連結,也能化解衝突,營造更和諧的關係。
123
0則留言